Strategie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am
Tweet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一直以來,中文閱讀理解是不少同學的弱項。面對閱讀冗長複雜的考試文章,同學們往往毫無章法,又或捉摸不到題目要領,致使中文閱讀卷成績飄忽不定,每次都像在買彩票一樣,矇中題目要求才能多拿幾分。
然而,中文閱讀理解並非洪水猛獸,只要方法得宜,很多看似困難的題型都會迎刃而解。這次我想分享三個小技巧,同學們看完可以嘗試運用,提升做中文閱讀的能力:
1. 速讀
首先,無論文章長短,都先進行一遍速讀。第一次閱讀文章,不用一字一句細看,速讀是為了歸納文章基本內容和主旨。同學在速讀的時候,可以多留意每一段的中心句子,以便應付「歸納段落大意」題型。
2. 針對性細讀
此技巧可運用在長題目上。一篇文章裡不會把全部內容都用作詳問,所以只要看清楚長問題針對的部分在哪裡,然後對該段落進行細讀,此舉可大大減低閱讀範圍,使同學能更好地利用時間,仔細分析段落寓意,更容易精準掌握答案。
3. 判斷題型,逐一擊破
閱讀理解一般有長問答、短問答、選擇題和歸納段落大意這四種題型。短問答和選擇題一般來說都言簡意賅,容易透過小段文句便找到答案,在剛完成速讀的情況下,同學可快速找到題目對應的文章範圍,優先作答這些題目。面對長問答,則可以配合細讀,慢慢思考題目的內容要求(例如要同學回答原因、結果、例子等),找到答案。這樣的答題鋪排提供清晰的思路,幫助同學找到答卷的節奏。
個人小心得:
「歸納段落大意」因為一環扣一環,所以經常落入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陷阱裡。其實很多時候,歸納在一起的段落都是圍繞同一件事情/一個人/一個時期等去作敘述,我們可以看到段與段之間的關聯。每一次分段感到懷疑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一段跟上一段有沒有關係?它們是不是在說同一樣東西?這樣的自我反問,會幫助同學更容易釐清歸納的分界線。
不少同學不是不會理解文章或者題目,而是沒有正確的閱讀技巧:像是每一題短問答和選擇題都要重新從文章裡找答案,重複的閱讀很多卻沒有找到重點。費時失事導致長問題沒有時間細閱段落、梳理和組織答案。因此,先掌握閱讀和基本答題的技巧,提升中文閱讀的成績並非難事。
「十年磨一劍」
然而,很多同學都會反映,即使不斷操練試卷,卻還是難以理解和接收作者的信息。這是因為不少同學都忽略了閱讀理解重要的一環——閱讀。這不僅僅是說考試時的那些篇章,而是在說同學們在課餘時間的閱讀量。
中文文章體裁、題材千變萬化,卻又萬變不離其宗。實際上,不少作者在埋藏伏筆、推進情節、點題、收尾、象徵等技巧都在前人的堆疊上,逐漸形成一種脈絡、習慣。
比如: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王昌齡《長信秋詞》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我們可以看到,秋天這個意象,總是被作者們拿來象徵哀傷、別離。在中國歷代作品的反復使用後,華文語境下的秋天,便被大致定下了悲傷的基調。當然也有例外,但是這也說明了,只要多閱讀不同的作品,在過程中,我們就會慢慢能判斷作者的意圖。累積充足的閱讀儲備,當同學再回到考場上,便會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說到底,專攻考試技巧,也許能抓住閱讀理解的鬍鬚,但要徹底馴服它,還是得經年累月的閱讀。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從現在起,給自己定個閱讀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