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Steps to Success » 五四新文學

The May Fourth New Literature: Ba Jin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楊環老師

巴金(1904-2005)的創作與翻譯生涯跨越了八十多年,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的作品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寫作初期,他發表了激烈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對不合理社會的痛恨,以及對理想社會的執著追求;隨後,他創作了《寒夜》和《創世紀》等作品,對現實有了更深層的認識,開始關注普通民眾的生存悲劇;到了晚期,他的《隨想錄》更是深刻體現了他畢生堅持的「講真話」的信念。

巴金在《家》的《後記》中寫道:「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在他的眼中,青春代表著生命的活力、理想的追求和自由的探索。這種情懷深深地支撐著他的創作。

例如《家》這部長篇小說以巴金家族為原型,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大家族在新舊文化衝突下的覆滅歷程。他後來的作品,如《雷電》和《火》,更是表現了青年人推翻舊秩序的決心。這些創作完全契合了五四運動的青年人的革命激情,體現了巴金先生對於青春理想的堅持和追求。他以激昂澎湃的筆觸,歌頌著青春的美好,呼喚著新時代青年的覺醒與反抗。

「講真話」的追求一直是巴金執著的信念。巴金認為,文學的使命就是「講真話」,而不是迎合權力或逃避現實。在《家》中,有一段描寫女主角李秋的內心獨白非常典型:「她痛恨自己的無助和遲鈍,恨不得立時就沙沙地哭起來,但她必須強忍著。她因為這樣一個平常不過的事情而痛苦,而這種痛苦對別人來說,或許連一個眼眨也不值得。」這種簡潔樸實的語言,精准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掙扎。散文創作中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也是他「講真話」理念的生動體現。 《繁星》、《海上生明月》、《燈》均沒有刻意去渲染,而是以充滿洞察力和詩意的筆觸,忠實地捕捉和再現了自然的本真面貌,真實而優美,直接觸動人心,特別適合中小學生學習如何寫景抒情。

總的來說,巴金先生的創作歷程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不斷的認識和思考,從激烈的批判到深沉的反思,始終關注人性、關注弱小群體,以真摯的筆觸記錄了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