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成功之路 »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培養成長型思維

許多人都有某些自認為不擅長的事情,常會脫口說出「我數學不行」或「我是路痴」這類話語。,這種表述方式正體現了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認為自身能力存在不可逾越的上限。這種思維模式的弊端在於,它往往會阻礙我們進行嘗試。

當聽到年輕人流露出固定性思維時,我們更需格外留意,因為這可能影響他們的人生走向。事實上,雖然每個人的天賦領域各不相同,但只要遇到合適的老師、工具或時機,任何人都能取得進步。自認數學不好的學生,在獲得適當鼓勵後,也可能愛上這門學科。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正是保持學習機會敞開的最佳途徑。以下方法可幫助孩子培養這種思維:

擁抱失敗

這聽起來與直覺相反,但承認失敗並從中學習,正是建立成長型思維的關鍵。全家可以共同嘗試某項大家都不擅長的輕鬆活動,享受盡力而為的過程。比如攀岩時,家長可以示範如何克服恐懼與不適繼續前進,若不慎滑落,則展現再次嘗試的重要性。

瞭解他人的歷程

我們聽説傑出學者、運動員或藝人的時候,往往也只見到他們巔峰時的模樣,彷彿成功是天命所歸。但透過書籍、影視或報導了解他們的奮鬥歷程,就能明白成功背後都有磨難。幫助孩子研究偶像的成長故事,讓他們理解成功路上,人人皆會遇到困難。

讚美努力,而非結果

這對年幼的孩子尤為重要,因為同齡孩子的技能發展速度差異很大。某個學生在四年班時數學成績優異,可能在五年班遭遇理解障礙。若持續付出努力卻得不到肯定,孩子容易失去動力,甚至放棄嘗試,從而錯失六年班時突飛猛進、重回優秀行列的可能。

鼓勵成長型表達

當家人說出「我畫畫很糟」或「我永遠都沒法準時起床」這類固定型表述時,應引導他們轉換表達方式。雖然初期可能彆扭,但效果顯著。將「我文法很爛」改為「今年學的文法我還需要多練習」;把「我運動差」換成「還沒找到適合我的運動項目」。讚美時也可運用這個技巧,把「你很有語言天分,所以成績好」換成「你在普通話上用的功夫開始見效了」。

 

這些細微調整能激勵身邊人持續努力,而這正是通往成功最明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