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We Enjoy Reading Chinese Books?
Tweet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每個工作日放學、及休息日的時候,i-Learner尖沙咀中心的圖書區和灣仔中心的走廊上,總能看到令人會心微笑的場景:孩子們手捧著書,坐在長凳上、地毯上、坐墊上,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作為一名中文老師,我格外注意到,儘管中心的書架上,中英文書皆備,但到這裡來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會選擇閱讀英文。我問班上放假回來的同學:暑假讀了什麼書呢?得到的答案,也是英文書目居多。
英文讀物資源豐富固是其一,香港教育重視英文的政策方針亦是其二,然就我所見,許多善讀英文讀物的小朋友,雖母語為「中文」,平日接觸書面語的機會卻不多,從而「怕」了中文書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況且——英文書這麼好看,何必要看中文呢?
可是,中文書也能很好看的,而好看的中文書就更多種多樣了!英文有的書種,中文往往也有;而母語學習者,也更容易體會中文字裡行間的妙趣(讀原文的好處,可見李老師的上一篇日誌。
成長中的閱讀階段
不同年齡段的人,心智與志向有所異;而適合及會感興趣的書,也有不同。拿我自己的閱讀經歷為例,各個階段讀的中文書皆有不同,與現在的小朋友相比,也沒有什麼大的差異,或許也可供以參考。
較小的時候,識字不多,喜讀字少乃至無字的四格漫畫,及一些用字簡單的繪本。《史努比》的中文譯本與幾米的繪本,都曾伴我消磨漫長時光。有情節的繪本,雖字不多,已可鍛煉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而寓教於樂、情感細膩的繪本,更是陶冶情操之所在。
再大一些,識字稍多,可以開始看些中外兒童文學,乃至縮略版的名著。前者而言,內地「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皮皮魯總動員》系列、楊紅櫻的馬小跳系列,都是一代人的記憶;香港好比情節刺激的《傻貓神探》、阿濃文句幽默的作品,也俘獲了不少本地學生的心。閱讀,只要孩子開始產生興趣,便成功了一半。
而名著之所以為名著,自然也有經久不減的魅力。我小時看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三國演義》,現在書頁早已翻得破爛,有些回目讀來依舊引人入勝。而在書店用一個下午看《納尼亞傳奇》中文版,而不知時間流逝的奇妙經歷,至今歷歷在目。名著往往聚焦幽微的人性,能幫助孩子理解人、自然、宇宙。優秀出版社做出的縮略版,语言也有不少可取之处。若能以一門語言,盡覽各國文學精粹,何樂而不為?
待到高小和中學,孩子思維能力更為成熟、開始建立體系之際,再一味讀類型小說,便未免可惜了。可以鼓勵孩子讀一些趣味性較強、而有專業性的書,主題可涉及社會學、科學、歷史、哲學甚至經濟學——原已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只要有趣,能啟發思維,必樂意拓出一片新天地;而原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若是主題合適,可能願意讀一系列厚厚的恐龍科普叢書,也不意外。香港中學課程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是一重鎮,可較之國外從小注重知性發展的「人文科學」(“Liberal Arts”),範圍還是稍窄。若能課外加以補足,不僅有利孩子成長,充實孩子的思維,對其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英文(尤其是口語)等科目的學習,也有幫助。
結語——一點建議
最後,再做兩個補充與建議:
- 雖在上文總結了孩子每個閱讀階段的趨勢,但落實到個體往往各有差異:好比我自己,也是先看文字類的印象較深,之後才較多涉獵漫畫、繪本。家長不妨放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自己轉一圈,觀察孩子選書的模式與徘徊較久的區域,掌握孩子的喜好,鼓勵起來自然事半功倍。不過到了一定階段,還是要給予適當引導,鼓勵孩子更進一步,看些文字更有難度、故事之外的書。
- 就像人體吸收水分,為必要直接通過喝水一樣,其實學習中文,不是只靠看書,像漫畫、電視劇、話劇、音樂劇、電影等等以語言為其中一種媒介的藝術形式,都對孩子學中文有幫助。母語文學和翻譯文學,固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日常生活中,又何處不是中文呢?只要家長和老師前期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引,注意提供書籍的語言,鼓勵孩子深入思考,幫助建立好孩子的審美和語感,孩子的中文素養,便在日積月累的浸淫中培養起來了。
加入我們的愛上語文班,在與我們的中文老師一起,閱讀中心精心挑選的書單,領略中文之美。讓我們一起學好語文,愛上語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