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Uncategorized » Steps to Success » 小學應試技巧

Is High Marks stands for Good at Chinese?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鄭舒嫿老師

中文之美,美於聲,美於形,更美於情。表面平淡無奇的字裏行間蘊涵著漢語之美、文章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性之美。中文是浪漫的,是感同身受的黯然低眉,是情到真處的開懷大笑;是用愛成就理想,用心托舉希望;是青春時「詩酒趁年華」「豈能長少年」的歡暢時辰,是暮年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豁達坦然;是歷史長河裏與一些事的相遇,與浩渺時空中一些人的相識。這浪漫感性亦理性,細緻也博大,喜樂也憂傷。因此,中文教育絕不僅僅是服從於考核的識字讀書寫作,還牽涉知識、思維、審美、文化、立場等等。

征服考試只是人生階段性的任務,而掌握語言能讓人擁有自我認識和表達的力量。現代考試是以標準程序和方式考核學生特定範疇知識的方法,是社會或組織篩選人才的評價標準,獲取高分自然成了人人追逐的考試目的。然而,考試強調不停地機械操練,打磨應試技巧,來提升聽說讀寫能力。它是工具性的,理性的,有著客觀標準的,但卻缺乏鼓勵學生對世界抱有好奇心,對權威的合理質疑精神,以及啟發學生對萬事萬物抱有感性認知。考試的工具性價值超過目的性價值,而中文教育不僅傳授知識,也為人們提供一種解讀生活的工具和理解世界的視角,其目的性價值遠超工具性價值。考試的範圍不是中文的邊界,小小的一張試卷容納不下中文這千萬年的浪漫。只有讓中文真正進入孩子的生命,它才會內化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度的思考能力、豐富的人格內涵和豐盛的人生體驗。

中文教育是審美的藝術,賦予孩子一副發現美的眼睛。年少時誦記的那些詩詞,都是紮根內心某處的懵懂畫面。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種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春天,萬象更新,春風化雨,看到桃花盛開,突然知曉何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何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行色匆匆,歸家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地下起雪,便知何為「晚來天欲雪」,何為「紅泥小火爐」;夏天,與父母或友人泛舟湖上,小舟在荷葉中穿梭,明白何為「接天蓮葉無窮碧」,何為「水光瀲灩晴方好」;秋天,天高雲淡,涼風乍起,梧葉飄黃,便懂何爲「老樹呈秋色」,何爲「苒苒物華休」。這份覺知,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任何其他言語替代。這種「發現」的能力,並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長期的高質量閲讀輸入,訓練與培育。我們記住了詞,記住了景,也記住了情。

中文教育含有人格教育的內涵,不應淪爲功利的踏腳石。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走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追求。我們回望歷代文人墨客,他們的文字無不涵養獨立思考、人類視野和家國情懷,他們用激揚雋永的文章感動了古今往來的讀者。我們從中讀到爲人情懷與傲骨,它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是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決絕赤忱,是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深切叮囑。我們也窺見人類對於壯麗河山的敬畏佩慕,它是李白眼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是曹操觀海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聯想,是蘇軾泛舟時「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感慨。我們感受出有志之士對國人天下的憂心憐憫,它是白居易筆下「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賣炭翁和「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的農夫,是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懷天下,是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觀照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私心願……他們之所以能寫出可歌可泣,傳頌千古的文章詩歌,在於他們對周圍事物有著深厚關懷和感悟之情。若無真情,便寫不出觸動人心的好文章,也無法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表達也只會流於表面,缺乏魅力。若中文教育只將所有精力花費在考試之中,而貶斥情感培養、人文關懷以及對世界的好奇,結果只會造成學生低下的中文能力,淺薄的學識和貧瘠的人文素養。

作家梁文道曾言,他在大學授課時,總會説明「生命(life)」與「生計(livelihood)」的分別,生計只是維續生活的手段,而明白一個人怎樣活才是最重要的目的。面對中學生時,他則會強調教育不只是應付考試,還要在與人相處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知識探索的道路上獲得樂趣。毋庸諱言,當下學生承受著來自學習考試和成長的種種壓力,內心普遍充滿了緊張與焦慮。我們似乎日日都被各種外在力量所裹脅,不曾停下比拼和追逐,這讓我們漸漸忽視了心靈的需求,忽略了世界的豐富和開放,也忽略了不同於追逐的「追尋」。考試標準是統一的,高分考核是相似的,但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讀書並非猶如西西弗斯不斷把石頭推上山,並不是一種毫無意義的重複苦差,而要學會從中追尋生活,追尋自我,追尋生命。

眾人皆道:「中文是後勁最大的學科。」少年時代忙著低頭趕路,驀然回首,課本裏那些沉鬱頓挫的人生感悟,終會成為生活本身。愿每個孩子都能透過中文,認知自我,貼近世界,感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