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音與義
Tweet/梁玉儀老師
試朗讀一下這副對聯:
三間大屋間間間
九橫長梯橫橫橫
清末文人何淡如看到廣州民居房屋和梯子後有感而發,利用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創作出以上工整有趣的對聯。上聯三「間」對下聯三「橫」,前兩個字為量詞,故「間」讀「gaan1」,「橫」讀「waang4」。最後一個字為動詞,故句尾的「間」解「間隔」,讀「gaan3」,「橫」指一級一步,讀「waang6」。不少文學創作巧用漢字的音與義,營造出重重疊疊的美感,妙趣橫生。下文將簡述漢字音與義的關係。
語言仍結合語音和語義而成的符號系統。用怎樣的「音」表達怎樣的「義」仍由社會約定俗成。讀音產生變化是無可避免的事。正如《毛詩古音考》所言「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每字各具正音,而不合標準卻有群眾支持的讀音被稱為俗音。以「時間」一詞為例,「間」正音讀「奸」(gaan1),但普遍大眾都讀作「諫」(gaan3)。語言最重要的目的在於溝通,堅持每字都必須讀正音或許脫離現實,倘若堅持讀「奸」(gaan1),也許會令旁人聽到一頭霧水。
然而,我們在取捨時應選擇合乎歷史發展規律的讀音,莫教俗音泛濫,否則別字湧現,令人啼笑皆非。好比有的茶餐廳把「蜜糖雞中翼」寫成「蜜糖雞中亦」,「亦」和「翼」雖同音,但「亦」字原指人的腋下,特意出售雞的胳肢窩可謂是「別出心裁」,倒是不知道是否會有人慕名而來。由此可見,讀音對傳意的重要性。想要學好中文,我們必須將漢字的形、音、義結合起來。
當同一字讀不同音時,字義也許會產生變化。當「惡」字表示壞的意思時讀「ok3」,例如:醜惡、邪惡、惡劣;當「惡」字表示討厭,憎恨的意思時讀「wu3」,例如:厭惡、好惡;當「惡」字用於文言文表示驚訝或疑問的意思時讀「wu1」,例如「以小易大,彼惡知之?」又如當「鮮」字表示新的,美好的意思時讀「sin1」,例如:新鮮、鮮美、鮮甜;當「鮮」字表示少的意思時讀「sin2」,例如:鮮有、鮮為人知、屢見不鮮。
書面語和口語也會影響讀音。當粵語從書面語轉換成口語時經常會改變聲調,由低聲調變成高聲調,例如:「返」字於書面語「返回」中讀「fan2」,於口語「返工」中讀「fan1」,聲調由陰上變為陰平。又如「眉」字於書面語「眉毛」中讀「mou4」,於口語「長毛」中讀「mou1」,聲調由陽平變為陰平。
看完了以上對漢字的音與義的介紹,不妨挑戰朗讀以下由明朝文學家徐渭寫的對聯,上下聯看上去一模一樣,但當中涵義卻截然不同,試想想它的內在意思。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對聯的正確讀音為:
好(hou2)讀書,不好(hou3)讀書
好(hou3)讀書,不好(hou2)讀書
上聯指年少時正值讀書的好時候,卻不知讀書的重要而不喜歡讀書。下聯指人年紀大了,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書,卻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副對聯主要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趁年少時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