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
Tweet/蔣之涵老師
太平山高522米,在香江群山之中,並不以高度取勝,但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香港的象徵。太平山夜景聞名於世,兩次入選「世界三大夜景」。早在1930年代,陳公哲在《香港指南》中提出「香江十景」中,便提到「香江燈火」。1940年代,葉靈鳳在《香島滄桑錄》「香港八景」亦以「旗山星火」為首(「旗山」即指太平山,別名「扯旗山」)。
記得不久前與友人遊覽太平山,傍晚時分乘坐纜車上山。我們剛剛坐下、感到座位微微傾斜的時候,纜車已然開動,遠處的高樓飛速後退,僅僅數分鐘便穿過濃密的樹蔭來到了山頂,視野驟然開闊。雖然無緣見到落日,然而看著晚霞於深藍的夜空中逐漸變淡,如同錦緞上的絲線逐漸隱沒,心裡一靜,即便周圍人聲鼎沸,也渾然不覺了。
後來與友人一起在山頂盧吉道散步,又向她說起太平山的歷史。香港開埠之初,山頂因氣溫較市區更低,清涼宜人,已成為外籍人士的避暑聖地。1867年,時任香港第六任總督的麥當奴爵士選址山頂設立山頂別墅,即現在的山頂公園前身。當時上山下山多只能依賴轎子,山頂纜車於1888年開通時,第一排有兩個座位是港督及港督夫人專用(該特權直到1949年才取消),頭等也只有政府官員和太平山的白人居民才可以乘坐。20年代初,出於衛生隔離、社會地位隔離等原因,當時的港英政府規定太平山山頂區保留為非華人的居住地,有地位的華人會考慮在半山或山腳居住。朋友說,是啊,張愛玲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裡,姑媽梁太太的家位於半山區,也顯示她的地位了。我們都感慨時代變化真如白雲蒼狗。這樣一邊聊著,一邊從龍虎徑下山。
你對於太平山有什麼印象?上次去太平山又是和誰一起,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