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華茲華斯:沉靜寡言的革命者
Tweet如果你曾聽過「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或是聽過「Lucy Gray 」的故事,你一定曾欣賞過威廉·華茲華斯的詩作。威廉·華茲華斯生於 1770 年,逝於1850 年,他最聞名遐邇的作品是與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詩集《抒情詩》,此作品開啟了英國詩歌的浪漫時代。威廉·華茲華斯曾是英國的桂冠詩人,這是由國王或王后親自任命的榮譽職位,他也幫助湖區(他大半生所居住的英國西北部郊野公園)成為主要的觀光勝地。不僅他的詩作讀來令人愉悅,他如何發展詩作思想的故事也同樣引人入勝。這是一個由年輕時的希望和憤怒轉變為對生活的滿足感,以及決心透過寫作對世界產生正面、積極影響的故事。威廉的故事能為任何有鴻鵠之志的作家帶來一線希望,並為身處於日益繁忙的現代世界的我們提供一些慰藉。
1791 年,威廉從劍橋大學畢業後,開始了環歐徒步旅行(這在當時的年輕人中很流行)。這次旅行不僅加深了他對徒步旅行的熱愛,同時也讓他發現自己身處法國大革命的急風驟雨中。年輕的威廉立刻沉迷於革命者的理想(自由、平等、博愛),並希望類似的革命也能在英國爆發。在他二十多歲時,威廉希望婦女能擁有選舉權,並廢除國王和王后的封建制度。
然而,這一天從未降臨。英法戰爭的爆發迫使威廉返回英國,獨留妻子和孩子。之後,拿破崙·波拿巴的崛起及其後的軍事政變,使威廉對革命的看法大為轉變。政治幻想破滅的威廉回到他感到舒適快意和生機勃勃的地方:湖區,與他的妹妹桃樂絲同住。
雖然威廉不再支持暴力革命,但他對平民的關懷卻從未動搖。在威廉·華茲華斯之前,絕大多數的文學(或者說至少是被重視的文學)都集中在社會的最高階層:國王、王子、領主、戰士、聖人。這些文學也是以晦澀難懂的語言寫成,一般人難以理解。在他和塞繆爾的《抒情詩》的序言中,威廉提出了他的宣言:他的詩將以描繪普通人為主題,使用簡潔易懂的語言。事實上,威廉的大部分詩作都敘述了他與妹妹在湖區徒步旅行時遇到的人和事,或是當地村莊的民間故事:一個在荒野上失蹤的女孩;一個在學習障礙中掙扎的男孩;一個在田間收割玉米的婦人;一個敲他和桃樂絲家門乞討的流浪漢;一個聲稱從不列顛走到印度又走回來的男人。威廉透過他的作品,證明普通人也值得成為文學的題材。
在某種程度上,雖然威廉·華茲華斯並沒有引起大會規模的社會政治變革,但他確實讓普羅大眾的民生問題曝於陽光之下。他用精彩而又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民眾的故事。他努力創作詩歌,加強人們與大自然的聯繫。他的許多詩作就像我們現在所稱的 「正念 」練習,即活在當下,學會欣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他堅稱詩歌是一種「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寧靜中回憶」的表達方式,他將自己的作品定位為一種札記。在某種程度上,威廉·華茲華斯藉由創作通俗易懂且平易近人的詩歌,發起了他自己的靜默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