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成功之路 » History and Literature

美式英語的歷史

自英國在北美洲殖民開始至今,美式英語經歷了顯著的演變。以下是其演變歷史的概述:

1600年代-1700年代:殖民時期

殖民者定居及語言多樣性:17世紀早期,英語隨著英國殖民者一起到來。來自英格蘭不同地區的各種方言與美洲原住民、非洲奴隸以及其他歐洲移民的語言混雜在一起。

顯著特徵:美式英語開始脫離英式英語,融入了來自不同群體的詞語,如早期荷蘭定居者在紐約引入的荷蘭詞“koekje”演變成的“cookie”(曲奇餅乾),以及從西班牙詞“barbacoa”演變成的“barbecue”(燒烤)。

1800s: Expansion and Standardization

1800年代:擴展與標準化

向西擴展:隨著定居者向西移動,他們遇到了新的地貌和文化,從而創造了新的詞語和表達。

諾亞·韋伯斯特:1828年,諾亞·韋伯斯特出版了《美式英語詞典》,將美式英語的拼寫和用法標準化。這一工作使得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區分開,使得美式英語傾向使用更簡單的拼寫(譬如用“color”代替“colour”)。

 

諾亞·韋伯斯特使這些拼法在美國流行起來,但其中大多數都不是他發明的。他只是基於簡潔、類比法或詞源學等理由選擇了已存在的選項。其他差異則來自於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偏愛的法語品味(例如,他們偏愛programme而不是program、manoeuvre而不是maneuver、cheque而不是check等)。

1900年代:現代化和媒體影響

大眾媒體:20世紀無線電、電視和電影的興起使美式英語傳播到全球。好萊塢、音樂以及後來的互聯網的影響,使美式英語成為英語在全球範圍內的主要變體。

移民潮:持續不斷的移民潮帶來了新的語言影響,豐富了美式英語的詞彙庫,包括從法語來的“ballet”(芭蕾)和從中文來的“feng shui”(風水)等等

2000年代至今:數字時代

互聯網與科技:數字革命進一步加速了美式英語的演變。社交媒體、短信和全球通信引入了新的俚語和縮寫。前者如“hashtag”(標籤)、“swipe”(刷卡,手指在手機上滑動)、“selfie”(自拍)等。後者如“LOL”(哈哈)、“FOMO”(錯失恐懼症)、“BRB”(馬上回來)等。

文化交流:美式英語繼續受文化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反映出美國多樣而動態的特性,譬如“foodie”(美食家)、“staycation”(宅度假)、“influencer”(網紅)等等。

美式英語仍然在不斷演變,為歷史事件、文化變遷和技術進步所影響,成為豐富多樣的交流形式。